深化国企改革: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

元描述: 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部署,重点分析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对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、原始创新和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的阐释,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企改革提供权威解读。

引言: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对深化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,为新时代国企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。如何把握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,如何落实好“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”、“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”等关键任务,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将深入解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张玉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,对上述关键问题的阐释,为读者提供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权威解读和前瞻分析。

深化国企改革: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

深化国企改革,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,并进行了系统部署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张玉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,对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要求、关键任务以及具体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,为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牢牢把握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要求

张玉卓主任强调,深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五个方面的原则要求:

  1.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: 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依靠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。

  2. 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: 通过改革提高战略支撑能力、民生保障能力、价值创造能力,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,在科技、效率、人才、品牌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发力,塑造企业独特优势。

  3.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: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,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,加快企业组织形态、经营机制、管理体系的变革,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塑造新优势新动能。

  4. 不断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: 包括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,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,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等,既抓好全面落实,也抓好重点突破。

  5.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: 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、全过程,促进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确保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。

“两端发力”推动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

深化国企改革,必须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、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,在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,有力推动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。

张玉卓主任指出,要坚持“两端发力、双轮驱动”:

  • 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: 统筹推进设备更新、工艺升级、数字赋能、管理创新,用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推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
  • 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: 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,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,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,不断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

在工作落实上,要以国有资本投资、运营公司为平台,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保障,着力盘活存量,有序拓展增量,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,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。

在原始创新上力争取得更大突破

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有企业肩负着科技强国建设的重任。张玉卓主任强调,要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完善创新体制机制,在“三高一优”上协同发力、持续用力,力争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。

  • 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: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,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,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,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,在战略价值高、应用前景广、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,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。

  • 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: 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,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,共建区域创新中心,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,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,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,取得更多科技成果。

  • 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: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,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、中试验证平台,推进首台(套)、首批次、首版次应用,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。

  • 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: 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,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,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,以创新创造为导向,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,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,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,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、心无旁骛搞科研。

持续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

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,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。张玉卓主任强调,要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,把“放得活”与“管得住”结合起来,不断提高监管效能。

  • 充分释放活力: 坚持政企分开、政资分开,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,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,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鼓励企业实施个性化、差异化的改革探索,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。

  • 切实加强监管: 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,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,用好信息化、智能化等方式,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,有效防范化解风险,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。

同时,要加强同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,提升政策的精准性、科学性、一致性,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,发挥专业化、体系化、法治化、高效化监管优势,使企业发展的方向更聚焦、支持更有力、环境更友好。

《决定》提出“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”,这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。张玉卓主任表示,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,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,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,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%。接下来,要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、产业分布多样、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,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,制定更有针对性、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,加快实现“一业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,引导企业各展所长,争当不同赛道的“尖子生”,实现质量更高、功能更优的发展。

关键词:国企改革

国企改革的意义和作用

深化国企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在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深化国企改革,有利于:

  •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效率: 通过改革,可以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,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,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。

  •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: 通过改革,可以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,引导国有企业向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,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、应急能力、公益性领域等集中,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,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

  •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: 通过改革,可以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,引导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产学研合作,提升国有企业原始创新能力,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• 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: 通过改革,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,更加注重绿色发展,更加注重社会责任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?

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,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。

2. 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哪些?

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: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。

3. 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?

通过改革提高战略支撑能力、民生保障能力、价值创造能力,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,在科技、效率、人才、品牌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发力,塑造企业独特优势。

4. 如何推动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?

要坚持“两端发力、双轮驱动”,一方面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,另一方面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,以国有资本投资、运营公司为平台,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保障,着力盘活存量,有序拓展增量,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,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。

5. 如何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?

要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、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、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、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,力争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。

6.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?

要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、产业分布多样、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,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,制定更有针对性、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,加快实现“一业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,引导企业各展所长,争当不同赛道的“尖子生”,实现质量更高、功能更优的发展。

结论

深化国企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,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强的力度推进改革,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效率,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,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,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免责声明: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